[民航新闻]中国通航从蓝图到实现:三大结构性问题待打破

2017-02-24 10:35 admin
 
中国通航从蓝图到实现:三大结构性问题待打破

  多年后,当我们整理回顾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2016年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望这一年,通用航空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办领衔统一思想,开启新一轮自上而下的“齐步走”式改革;各部委凝心聚力,出台28项政策措施,推出第一批试点工程,示范引领成为新的主题;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行业热点,医疗救援、短途运输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32项航展会展推动文化普及;通航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显现。

  展望2017,国务院及各部委通航政策带来的配套措施落地,描绘出未来通用航空美好蓝图;真抓实干推动试点先行,中央与地方共同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将为行业探索新的实现模式;以通用机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规划、审批、建设一派火热;通用航空规模扩大要以安全为前提,实现政府、行业与公众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永远在路上。

  远眺2020,要实现国办“指导意见”和民航局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一些结构性的变革必不可少:一是转变发展路径,逐步由目前的“开放扩量”向“提质增量”过渡;二是要深刻认识通用航空业的属性特点,探索发挥通用航空经济综合带动作用的路径;三是苦练制造内功,满足中国独特需求并降低用户成本。

  一、回望2016

  (1)政策改革有高度

  通过几年的酝酿,经2016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5月17日下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国办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通用航空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在国家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统一了发展通用航空的思想、坚定了发展通用航空的决心。《指导意见》已经成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指导我国通用航空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

  作为《指导意见》的牵头起草单位,国家发改委以“示范”、“试点”形式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并在消费升级、投资拉动、制造升级等领域,在投资模式、业务创新、新型城镇化等层面,明确将通用航空树立为重要抓手。

  作为行业政府,民航局主动担当,制定了落实国办《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放开该放的,进一步降低通用航空企业的准入门槛、简化飞行任务审批流程、精简通用机场审批流程,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管住该管的,在适航管理方面补足短板,在安全管理方面严守红线;做好服务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明确办事流程、减少企业负担,完善补齐相关标准规范。民航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为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树立了样板。

  此外,工信部从重点产品、型号层面积极鼓励通用航空器制造能力提升建设,推动整机与重要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等协同发展;国家体育总局鼓励航空运动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玩起来”、“热起来”;中航工业多管齐下,做好制造主业,积极推动航空文化普及。

  在国办《指导意见》的感召和指挥下,各部委、各单位彰显出了改革的诚意,以实际行动支持着通用航空业改革发展。

  (2)业务拓展有亮点

  2016年,通用航空新业务拓展集中在社会类、消费类领域。经历了之前的产品测试阶段,本年度运营企业聚焦于攻坚克难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在市场化与商业化的道路上闪现出新的亮点。

  “飞得到、坐得起、用得上”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能够有效解决地面交通不便地区出行难题,因此成为通用航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途径。在此前的试点中,旅客少、成本高、航线不成网络是制约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起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内蒙古通用航空公司等企业通过开通商务包机、旅游包机、短途货运等多元业务拓展市场,幸福通航则运行水上飞机规避机场建设的周期与投入,河北承德还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乘客选择通航短途运输出行。

  直升机与固定翼搭配的航空医疗救援是发达国家救援救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西安西直、河南宏力等单位都依托各自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有益尝试。但是,网络化布局、常态化的响应、高密度覆盖是航空医疗救援商业化的前提条件,单点运行更适于示范或探索。因此,以北京999、上海金汇、中飞医疗为代表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基于现有医疗资源开始在区域内布局航空医疗救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