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自贸区扩容对航空货运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5-05-05 08:13 admin

 

    4月21日,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统一挂牌,标志国内第二批自贸区正式运作。自贸区建设是国家促进改革开放重要举措,此次扩容显示自贸区建设正持续加速,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本次自贸区扩容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其对航空货运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自贸区扩容情况概要

  本次扩容的三个自贸区都强调区内的高度开放功能,将有助于优化航空货运政策环境配套,对当地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形成利好。

  广东自贸区方面,战略定位要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自贸区覆盖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个片区,面积116.2平方公里。在相关政策上,对航空物流有利好,如在强化国际贸易集成功能上,提出:粤港澳共同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自贸试验区与粤港澳海空港联动机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允许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航空快件国际和台港澳中转集拼业务。这些政策利于完善贸易配套服务环境,刺激外贸需求,促进当地航空货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前呼声较高的白云空港经济区落选,显示出尽管香港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但国家依然坚持扶持香港,继续把香港作为华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香港在华南的空运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但珠三角的航空物流市场很大,广、深也有不少市场机会,还要看当地政府及机场部门的战略意图及作为。

  天津自贸区方面,战略定位主要是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机场片区、天津港片区以及滨海新区片区。在本次扩容的三个自贸区中,天津自贸区对航空货运业务最为看重,明确提出要支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增加国际客货运航班,建设航空物流中心。另外,天津自贸区还提出要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密航线航班;推动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发展跨境电商,鼓励航运物流、航空航天等产业向自贸区集聚,将增强天津作为华北航空货运枢纽的地位。

  福建自贸区方面,战略定位主要是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涵盖平潭片区、厦门片区以及福州片区,面积118.04平方公里。福建自贸区并没有特意提及发展航空货运业,但其提出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支撑系统建设,一定程度刺激当地航空运输需求。

  二、自贸区扩容的特征分析

  一是自贸区扩容具有延续性,粤、津、闽三大自贸区在多个方面都借鉴了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挂牌以来的改革创新成果。根据2014年12月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国家对四大自贸区的法规制度一视同仁,显示四大自贸区的战略地位同等重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未来,若继续有新的自贸区加入,则现有四大自贸区的共同或相似成功经验将会进一步复制以及推广,甚至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二是自贸区之间讲究“求同存异”。在具体定位上,各自贸区有不同侧重,其中,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新经济的试验田,其政策与经验强调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广东自贸区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天津自贸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福建自贸区则突出对台自由贸易。可以说,此次自贸区扩容体现了国家对自贸区建设的差异化探索。

  三是强调自贸区的辐射功能。自贸区建设不是要建设政策洼地,而是要以点带面,突出辐射周边地区功能。其中,广东自贸区将通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发展综合服务区等,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和内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天津自贸区则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口岸协作等机制辐射带动内陆发展。福建自贸区将着力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创新两岸服务业合作模式,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而上海自贸区将通过建设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助推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

  四是国家探索自贸区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商务部助理王受文在关于介绍自贸区情况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粤、津、闽三大自贸区的设立很重要一点就是为了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对比试验,互补试验,通过试验的多样性验证制度创新以及扶植措施推广的可行性,以建设更多改革开放试验田。“互补试验”意味着试验范围有所扩大,在原有试验基础上,要有其他角度的补充性试验,弥补缺陷、提高改革质量与系统功效;而“对比试验”意味着试验路径有所扩大,对于同一改革目标,四个自贸区同时进行试验,通过对比结果来对改革探路。目前各省份对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