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 中国民航愿为亚太民航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如今的亚太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随着地区的快速发展,亚太地区更是成为全球民航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在全球航空业中的占比均为最高。
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多年来,中国民航作为促进亚太民航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始终致力于发挥自身作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亚太民航共同发展。
1月31日-2月1日,以共享包容协作共塑亚太航空新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亚太地区民航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以及全球36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民航事务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亚太民航合作发展大计。会议为何要选择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中国民航近年来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有着怎样的往来与合作?未来中国民航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与亚太地区各国携手推动亚太民航的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民航报》记者在会议期间对刚刚在开幕式上做完欢迎致辞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注意到您刚才在致辞中提到,此次会议是围绕亚太民航事务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请您为我们解释一下会议的高规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正霖:我们之所以称之为高规格,首先是因为会议的级别高。此次会议是自国际民航组织1944年创立至今74年来召开的首次亚太地区民航部长级会议,它区别于已经连续召开了54届的亚太民航局长会议,参会人员的级别更高,在亚太地区民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马凯副总理在百忙之中专门前来参加此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航业发展以及国际民航业界协同合作的高度重视。
其次是因为会议的规模大。此次会议共有参会代表近300人,包括来自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各成员国以及英、法、美、俄等国负责民航事务的部长或民航局长,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等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国际民航组织高官和理事国的代表等,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
还有一个原因是会议的活动多。此次会议不仅将聚焦航空安全、空中航行服务、事故调查、人力资源开发等事关亚太民航发展的普遍性、关键性议题进行发言、展开讨论,并通过《北京宣言》,而且还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技术考察等,活动之多、之密集也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为何会选择在中国召开?您认为中国民航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航空运输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冯正霖:此次盛会能够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国际民航组织对中国民航的信任,我刚才在致辞中也表达了对阿留主席、柳芳秘书长的感谢。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是关键,交通运输是基础。作为基础交通支撑,中国民航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民航合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中国民航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在寻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谋求亚太民航共同发展。
多年来,中国民航始终坚持持续安全发展,过去五年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和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保持双零记录。截至2017年底,全行业累计实现连续安全飞行88个月,5670万小时,创造了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
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民航连续30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去五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2.2%、11.4%和5.5%,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9.3%。截止2017年底,中国民航飞机数量达到5500多架;中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29个,其中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达到32个;航空运输企业达58家。
在安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民航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实施民航航班临时航线使用、机场桥载设备替代飞机APU、民航机场地面车辆油改电等节能减排重大专项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质增效。仅2017年,就有34.1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线,缩短飞行距离约1284万公里,节省燃油消耗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8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13年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