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江西首个千万级机场是如何炼成的
月客流量连创新高, 同比增幅连续多月位居全国大中型机场第一……随着2017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已成为国内民航界的“现象级机场”,江西首个、中国内地第31个千万级机场也呼之欲出。在惊叹之余,人们也有着许多疑惑,很想知道――
2017年12月6日,对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发展史册的一天。在这一天,江西人期待已久的,昌北机场全年第1000万个乘客将要诞生!
拥有一座千万级枢纽机场,一直是江西全体民航人的梦想。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年,昌北机场年客流量就从700多万人次猛增到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了不折不扣的跨越式大发展。
8月,单月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9月,客流超110万人次,同比增速全国第一;10月,提前2个多月完成去年全年旅客吞吐总量……打开昌北机场的成绩单,一连串新记录让人惊叹。更让业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从今年6月提出“冲千万”的目标,到12月初基本实现,期间仅仅不到半年。
那么,这半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昌北机场异军突起,创下这个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江西速度”呢?
高位推动 多方助力
晋级“千万级”恰逢其时
时间回到2017年6月21日,消息传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确定2017年要冲击千万旅客吞吐量!
“刚听到通知的那一刻,感觉真是压力山大。” 省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郝司阳说,昌北机场2016年全年客流量为786万人次,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2019年才是“冲千万”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一个机场冲上“千万级”之前,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年客流要达到800万或900万人次,比如今年已“冲千万”成功的太原机场和长春机场。想用一年时间从700万级冲上千万级,这在国内年客流量200万人次以上的大中型机场当中,几乎没有成功先例。同时,昌北机场由于先天不足,当时基地航空公司只有东航江西分公司和江西航空两家,总运力还不到20架,远落后于国内同等规模机场,要想在下半年实现客流量爆发性增长,只有去“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各大航空公司能额外支援一些航班量。
可这又谈何容易呢?按照民航业界的惯例,一年中的客流黄金期――暑运航班计划早已经排好,临时大幅度增加航班量已经不太可能。
既然面临的困难这么多,那昌北机场为什么非要急着今年就冲千万,缓两年就不行吗?省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万林给出的回答是:“时间紧迫,形势严峻,现在不抓紧时间快点冲上去,以后日子会更难过。”
实际上,2017年之前的3年,受高铁的冲击,整个江西民航市场都处于低迷状态。当时,南昌至福州、厦门航线先后停航,上海航线从每天10班暴跌至3班,江西民航业原本倚重的“东部战略纵深”大半沦陷。和江西经济发展亮眼的成绩单相比,昌北机场每年仅有的3%至5%的增幅看起来很是“刺眼”。更让人担忧的是,未来几年,随着昌赣客专、赣深客专等将相继开通,昌北机场又一大重要客源地珠三角市场也岌岌可危。
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昌北机场必须尽快抓住有限的时间和机遇,把市场蛋糕做大,让客流量达到1000万以上,才能增强在民航市场中的话语权,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冲千万虽然很难,但我心里其实是有底的。只要省里的政策到位,完全没有问题,所以我才敢下军令状!”面对半年“冲千万”这个看起来艰难无比的任务,万林其实早就胸有成竹。让他吃下定心丸的是我省今年6月出台的民航补贴政策――省、市财政今年设立4.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进驻昌北机场的航空公司,从今年7月开始,同比运输增量每位旅客补助200元。这个期盼已久的补贴政策也是省外大中型机场发展壮大的通行做法,无疑给昌北机场今年的发展打下了强心针。
此外,我省还从9月起推出乘飞机优惠游景区的政策。省机场集团母公司――首都机场集团也举全集团之力支持江西机场快速发展,批准设立2000万元航空发展资金,引导航空公司到江西来,积极协调加密京津冀等地的航班航线。同时,相关部门多次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