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 山航的“黄金三角”质量观
图:山航机队俯视。摄影:侯贺良
民航资源网2017年8月16日消息:“以安全、运行、服务为核心的黄金三角质量管理模式,是山东航空总的质量管理特色模式。”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苗留斌说。
作为国内传统主流航空公司之一,山航机队规模在国内50多家航空公司中位列第8位,在民航安全、运行和服务等核心能力指标均列行业前三,十二五期间公司机队平均增速为13.4%,高于行业平均3个多百分点,旅客运输量稳步提升。
“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目前来看,我们大部分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上做。”苗留斌说。
图:山航机队俯视 摄影:侯贺良
安全是航空生存的底线
山东航空被誉为齐鲁之翼,1994年组建成立,主要提供国际、国内航空客货运输服务,目前公司拥有200多条航线,3700多个航班/周,飞往80多个大中城市。
“在航空安全领域,山航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高度重视每一个航班的平安起落,平稳飞行,这也是厚道山航对旅客最基本的承诺。”苗留斌说。
自开飞至今,山航杜绝了飞行事故,先后四次获得民航局安全最高荣誉奖“金雁杯”和“金鹰杯”。特别是自2008年至今,山航是行业内主要航空公司中唯一杜绝了公司原因运输航空事故征候的航空公司。
安全是航空生存的保障,也是航空运行的底线,对安全隐患必须做到零容忍。苗留斌说,山东航空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成功总结出了“1234”的安全管理模式,即一个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不动摇;两个平台:SMS风险管控平台和全员安全绩效考核平台;三个支撑:全员法规手册学习考试制度,关键队伍实力搭配“绿蓝橙”工程,安全品质(QAR)监控制度;四个机制:飞机核心系统可靠性管理联动机制,关键队伍训练质量进度评估评审机制,放行风险控制分析评估机制,安保风险预警联动机制。
多年来,山航以问题导向抓安全,以底线思维保安全,始终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点、安全与服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逐步建立起以安全责任落实为核心、安全目标管理为目的、安全过程管理为抓手的安全绩效管理体系。
据山东航空服务发展部总经理沙永全介绍,2008年,山航在业内首创机组排班“绿蓝橙”工程,把全部飞行员按机长和副驾驶分别分成三大类,在排班力量上进行相对均衡搭配。此举不仅实现规避“弱弱”搭配的风险,而且还解放了飞行干部的排班精力,从而让飞行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安全管理。
2010年12月山航实现安全飞行一百万小时,荣膺“飞行安全一星奖”;2014年11月山航实现连续安全飞行200万小时,被授予“飞行安全二星奖”。2017年,山航将实现安全飞行300万小时,持续以行业内领先的安全管控水平,为旅客提供平安的航空运输服务。
“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公司的安全业绩始终保持优良,行业名列前茅。”苗留斌说,公司的安全业绩始终保持优良,在民航局公布的安全业绩滚动值中,山航连续十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三年公司责任事故征候万时率保持为零。
“六位一体”确保航班正点率
山航首创航班运行“六位一体”管控模式,确保公司在航班正点率方面始终保持行业前茅。
苗留斌介绍,山航大力推进“航班正点工程”,公司航班正点率连续11年位居行业主要航空公司前列,近几年始终保持在前两位。
围绕指标引领这一核心,山东航空在航班正点率,航班执行率、返航备降率和4小时以上延误率上做足了功课,通过科学统筹航班编排、运行监控、现场指挥、科技投入和应急管理等手段,保证了航班的平均正点率达到80%以上。
航班延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顽疾成山航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2005年山航作为第一家中国航空公司引入HUD,以解决冬春季节济南、青岛基地机场常常因低能见度而导致航班大量延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