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协同发展下的京津“两地三场”发展趋势展望
民航资源网2017年3月21日消息:一、天津民航迈入高速发展期
持续高速增长后劲足。天津机场连续多年增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始终保持年均20%的强劲发展势头,一路领跑全国干线机场,尤其是近两年主要机场随经济结构调整而回归个位数稳定增长期,天津机场持续高速增长不回落。按照此趋势进行预测,预计2017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2000万人次,2019年达2500万人次,2020年将达3000万的旅客吞吐量,较十二五末翻一番,将在全国机场排名进至前15名。
国际发展趋势渐成气候。随着天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提升,出境游市场持续升温;近年来,天津民航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国际化趋势,国际旅客份额逐年上升,中转旅客客源逐步扩大,且周边环渤海区域来津中转国际客流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半年来,洲际航线拔地而起、频频发力,相继开通莫斯科、伦敦、奥克兰等洲际航点,后续即将开通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墨尔本等航点,航线覆盖通达欧美澳,逐渐以价格优势成为北京次国际枢纽的发展趋势。
天津市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天津民航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基础与消费人群,是天津民航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具备快速发展的经济厚度。“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将保持年均6.5%的中高速增长期,这预示我国民航将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回归到个位数的中高速稳定发展期。而天津市“十三五”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将保持8.5%增长预期,高于全国增速2个百分点,鉴于天津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不回落,天津民航亦将持续保持常态高速增长。此外,天津市经济总量(第5名)以及城市定位与其机场吞吐量(第20名)不匹配的“压力差“将促使天津民航“补偿性”快速增长。纵观机场吞吐量靠前的城市无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和成都、杭州等十个GDP总量跨入万亿元行列的城市,其机场旅客吞吐量亦在全国机场排名相对应,民航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首先是服务当地民众出行、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刚需,天津市民航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对称,天津民航在“十三五”期间存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五至十年期间,支撑天津民航持续快速发展的各项利好促进因素没有改变反而持续增强,在雄厚经济基础与高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下以及政策激励等外在催动因素下,天津民航仍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快速发展的突破期。
二、天津机场与北京新机场的竞与合
(一)此消彼长-----高速发展窗口期(2017-2019年)
由于首都机场时刻容量限制,天津机场扩容以及天津市场价格低洼等优势,在北京新机场投入运营前,是天津机场回流自身客源、分流首都机场与虹吸周边市场的黄金窗口期,此时与首都机场将是“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
1、资源争夺转向天津次枢纽。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近年连续增长放缓,年均增速2%-4%左右,在首都二机场预计2020年投入运营前,随着首都机场时刻持续饱和,放量空间较小且时刻资源的限制将成为各航司在京发展的主要瓶颈。民航容量限制影响市场增长主因,虽然繁忙机场的改扩建工程陆续实施,但多数难以短期内投入使用,北京新机场将在2020年左右才能启用;短期,国内枢纽时刻资源紧张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观,航司之间对优质码头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枢纽机场的资源限制将继续导致天津等次枢纽机场迅速壮大,资源争夺战将延伸到即将饱和的干线机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在津设立基地的航司会逐步增多,各航司将争相加大在津运力投放,打造进出北京空中第二通道,弥补在首都航线网络的短板。另外,在民航局政策引导下,非首都功能性航班将逐渐疏解在天津,一些三四线城市飞北京航班将逐步引导至天津,进一步刺激天津市场发展。
2、价格低洼分流溢出客源。目前天津民航市场的总体价格要比北京低15%-20%左右,相对于价格敏感的大众出行旅客而言,具有明显的价格低洼优势。且现有空铁无缝接驳京津联运,从北京南部至天津机场相较首都机场换乘更少,更加便利、快捷,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此外,天津机场在继续完善“空铁联运”同时,开辟更多异地城市候机楼以及机场大篷车营销推广活动,引导周边京冀旅客经津出行。同时,天津以机场为枢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逐渐完善,天津机场将进一步承接周边唐山、廊坊、沧州客源,客源吸纳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在三年的窗口期,是天津机场抓住首都机场溢出效应,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齐头并进----快速发展机遇期(2020-2023年)
2020年北京新机场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刻等资源放量扩容,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区位偏远、地面接驳不便与区域空域饱和,以及局方对基地航司搬迁转场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