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民航与人工智能结合 实现民航人哪些梦想?
民航资源网2017年3月16日消息: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新兴产业”,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美国白宫曾发表《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好准备》以及《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智能化浪潮即将到来,如果将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民航和人工智相结合,将实现民航人哪些梦想?
机器人客服与智能销售
利用人工智能,可在呼叫中心、手机PC端实现机器人客户服务,解决大多数常见问题,先进的“意图识别引擎”可在与旅客进行多次对话中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将学习到的内容存到知识库中,再通过移动终端向用户发送个性化服务。例如东方航空联合微软后台接入微软小冰,使乘客与机器人对话中,在规范化的服务基础之上满足个性化需求,可获取登机通知、预订餐食,还可通知家属准时接机。荷兰航空已实现通过其外接的某聊天机器人平台,让旅客确认订票信息及相关的舱内服务。然而人工智能需要学习,首次遇到复杂问题时,需要人工干预,只有人工与智能相结合,才能实现完美服务。
图:人与智能合作。
提升客舱服务水平
机载WIFI可整合线上、线下产品与服务,借助人工智能,可将产业链延伸到传统机票以外的价值区间,深度挖掘用户行为习惯,可将旅客与“游、行、吃、住、购”。例如山东航空的“鲁雁管家”项目,可帮助乘务员识别潜在的常旅客,根据旅客行为习惯和消费理念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平台。阿联酋航空推出的“交互式洗漱包”,该项目将人工智能接入移动端程序,乘客在客舱内通过手机终端实现虚拟和现实互动。只有掌握旅客行为习惯,才能为旅客打造定制化服务,提高忠诚度,争夺机票外的市场空间。
客流量预测指导经营活动
选用人工智能学习方法,可根据机场过去数据预测未来数据,针对预测的机场流量时空分布,航空公司可合理安排运力、调整营销对策,机场可提前调整运营活动。在阿里云举办的“机场客流量的时空分布预测”赛题中,根据白云机场真实的值机、安检、摄像头、登机、WiFi、等旅客信息,选手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帮助机场估算未来一天旅客流量,最佳成绩在每个时间点误差仅为个位数。
航班智能恢复?
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后,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为航空公司和旅客一键式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并根据实时数据自动改变策略,最低程度降低旅客与航空公司的损失。例如厦航与阿里云正在开展“航班智能恢复课题”合作,从航班恢复、机组恢复、旅客恢复三个角度入手,引入智能快速恢复平台实现航班智能恢复。在解决航班恢复问题,人工智能需从多元化角度考虑方案,包括旅客、航空公司、成本、时间、忠诚度、行李等。
CDM智能协同
人工智能可为进港飞机24小时不间断的合理安排机位,将出港飞机列入排队计划,为每架飞机安排起飞时刻,帮助管制员监控飞机飞行状态和气象信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降低管制员工作压力。飞友科技与机场合作建设的协同决策管理系统,采用飞机、车辆定位、视频分析等智能设备,梳理出38个航班运行关键节点,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和旅客的乘机体验。
图:智能管控。
跨企业智能结算
利用人工智能可将机场、空管、航油、航食等单位与航空公司联通,提取航空公司日航班计划,根据航班计划安排第二天的机位、加油车、食品车,并实现航油、航食、结算中心电子化结算。华南蓝天广东分公司与南方航空合作,根据南航航班计划、空管Acars飞机位置信息、加油车GPS位置信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