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逐梦再启航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通航20周年
图:大规模改扩建后的机场日新月异,改善了乘机楼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大大提升旅客真情服务的获得感。
民航资源网2016年12月12日消息:今年是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通航20周年,机场获批开展外国人口岸签证,预计旅客吞吐量达到380万人次。20年来,泉州机场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如今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机场。20年来,它不畏艰难、紧抓机遇、奋发有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今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成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强力引擎。
【创业】
侨乡人的航空梦 应运而生的机场
泉州机场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作为参与者、实践者,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随着地区国民经济飞跃质变和社会快速发展,泉州着力构建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对外开放格局。
1993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南京军区空军签订了扩建空军泉州机场和恢复民用航站的协议;1993年7月,国家批准泉州机场改扩建为军民合用机场;1993年12月,泉州机场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12月28日工程奠基。
为了筹集机场的建设资金,泉州、晋江两级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筹集财政资金注入工程,各县(市、区)积极响应,并动员满腔热忱的社会各界人士与海外乡贤参与进来,期间通过多种渠道筹资近2亿元。1996年12月12日,一架飞机从泉州机场凌空而起冲向蓝天,侨乡人多年的航空梦终于变为现实。
图:1996年9月10日,泉州晋江机场扩建工程竣工。图为竣工暨首航典礼仪式。
艰难起步 会拼敢赢
泉州机场在资金短缺、人员新、困难多的情况下开始了运营管理之路。据了解,机场建设竣工时,总投资为2.6亿元,但实际上资金到位不足2亿元。加上建设期间贷款,机场背负着近8000万元的债务。
泉州机场作为地方机场,规模小、通航城市少,设备设施比不上先进机场,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经营第一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3.7万人次,亏损2300万元,且此后三年,客流量都徘徊在35万人次上下,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
但这些困难并不能阻碍机场人开拓进取的决心,机场人骨子里都流淌着闽南人的血液,拥有会拼敢赢的不屈精神。要生存、要发展,而且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靠着这股子倔劲,机场人不断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敢为人先,终于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生存发展之路,闯出一片新天地。
2000年初,在泉州市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机场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举使机场摆脱了债务羁绊,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
图:2012年11月15日,泉州晋江机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获准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5月1日,机场口岸签证正式启动,是福建省第三个获批的口岸。
【突破】
创新:逼出来的新模式 逆势中的“佼佼者”
2001年,泉州机场成立了客货代理公司,开创全国包租航空公司飞机先河,果敢探索与航空公司联合经营的新路。成立后的客货代理公司成为机场的市场营销的主体,专门从事航班开拓和机票销售。
泉州机场方庆强总经理说道:“当年这种营销模式是被现实倒逼出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敢为人先的做法成功破解了困局,闯出了侨乡民航的春天。2001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8万人次,首次盈利48万元。2002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8949吨,盈利516万元,机场终于走出了困境。”
2003年,“非典”来袭,全国民航业一片惨淡,而机场逆势而上,取得了年旅客吞吐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