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国航天津分公司中转航班争分夺秒抢效益
民航资源网2016年12月2日消息:11月30日,平凡的一天,但对于地服人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全国民航考核航班正点率评比的最后一天,因为评比分数的原因,不能再因航空公司原因延误任何一个航班。地服部创造了最短中转航班保障记录,创造出最短时间内节支记录。
号角吹响
白天保障工作很顺利,晚上19:00左右,突发情况出现了。地服接到了分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关于CA1618航班(海口-天津-哈尔滨)运行计划变更的通知。因执行本航班的航空器需在津维修,故更换飞机执行天津-哈尔滨航段。且因前段航班延误,为确保天津-哈尔滨航段从天津正点起飞,分公司决定将37名海口到哈尔滨在津过站的旅客滞留天津。
地服部值班经理接到信息以后,一方面测算航班衔接时间、人数、机位等信息,一方面详细计算37名旅客滞留天津后的一系列成本支出和潜在服务风险,果断的建议分公司立即改变计划,地服部将全力抢出37名旅客,确保航班正点。
一声号角在地服部生产保障微信群里吹响了,地服部同志们精神抖擞,快速回应,信心满满。旅服中心当日值班主任王宁、服务领班赵鑫、服务人员王艳、王铮等聚在一起,抵达相关登机口和机位,研究机位距离和保障特点,制定出周密的“手拉手”方案。站坪中心调度孙书杰为确保给37名旅客留足摆渡车,建议前一个航班提早上客。服务人员和站坪驾驶人员紧密协商,就车辆停放位置,运行路线等细节进行深入对接。监装张建民提前与国凤装卸人员做好预案,留足人力和设备。一系列准备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微信群里时时传递出大家互相鼓励、工作进展图片和建议等信息。地服人将压力变为了动力,动力变为了互相激励,同志们全身心投入了这场与时间的对决中……
为了更多的节省时间,生产指挥中心积极协调机场,将原定停靠廊桥的204号登机口,调整为远机位108,距离上更加缩短。
箭在弦上
地服人密切关注着航班动态。1618航班(海口-天津)航段由于前段管制流控,预达时间推迟到20:27抵津。由于飞机落地后还需一段滑行时间到停机位,机务保障、客梯车停靠也需要一定时间,且起飞前短短的一段时间还需将过站旅客分流、核实登机牌、上摆渡车送至新停机位,加上本站旅客登机,装卸托运行李、货物,因此保障正点起飞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28,服务领班赵鑫通知所有工作人员于20:15在204登机口集合,全力保障CA1618过站。服务员王艳、田卓然于19:29到达204登机口张贴更改登机口通知单,将天津本站旅客引导至远机位108登机口。赵鑫、王铮、赵逸舟做好飞机落地后引导过站旅客的准备。
地服的保障方案也更加细化起来,先组织本站旅客送上去哈尔滨的飞机,待从海口来的飞机落地后,将37名旅客分两车送至哈尔滨飞机上。为了再挤出时间,省略过站旅客到登机口刷牌的流程,改为上摆渡车撕登机牌小联,丢失小联的旅客将其登机牌拍照留存。
实战开始
20:25,1618(天津-哈尔滨)航班开始登机,服务人员引导本站旅客上摆渡车、复核人数、广播找人…
20:33,海口至天津的飞机滑到108机位。20:38,111名本站旅客客齐。20:39海口至天津飞机开门,赵鑫、王铮、梁艳在108机位引导分流旅客,值班主任王宁逐一验查37名过站旅客登机牌、并撕下副联,分别送上两辆摆渡车前往新机位。尹占津、赵逸舟在机下对过站旅客登机牌再次进行复核,避免上错任何一位旅客。所有工作均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完美收官
20:51,148名旅客全部登机,客舱门关闭。20:52监装行李转机工作完成,货舱门关门,比该航班预计起飞时间提前3分钟。
13分钟(从航班打开客舱门开始计算),地服人员完成了37名旅客45件行李的快速转机保障;13分钟,地服人为公司节约成本支出56000余元(过站旅客37名,次日改签费用差额31450元,一天住宿费用4560元,早中餐食费用1850元,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中断航班需赔偿旅客500元/人,共18500元)。
地服各岗位人员之间实现了精诚团结、无缝衔接、配合默契,完成了这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地服人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和欢呼,微信群里各种照片和数据纷纷上传,就像绚烂的烟花在夜空升腾。他们是最美的人,是最美的国航地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