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五年内 我国通用航空航务人才需求量将达上万个

2016-12-01 15:32 admin

 

         11月28日,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主持召开民航局党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统筹推进民航空管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和《提升民航科技支撑能力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会议指出,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民航行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民航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推进民航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体系改革,提升民航特色专业办学能力;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加强包括职业道德、民航文化在内的人文素养教育;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培养方式改革,加快行业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完善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院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评估工作,创新人才评价和质量保障机制。

  根据会议精神,笔者认为,围绕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急需理顺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的需求总量,为高校在专业设置与定位、课程内容改革、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奠定基础。

  一.通用航空航务人才需求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分析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等。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通用航空航务保障工作兼有生产和科研的双重属性。从生产角度来说,它通过飞行计划申请、气象服务保障、情报服务保障等生产过程,为通用航空器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信息产品);从科研角度看,它研究通用航空器安全运行保障的方法和规律,向通航安全运行提供新技术。从产业属性看,通航航务工作为通用航空运输行业提供安全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因此属于第三产业。

  此外,通用航空产业不仅仅为交通运输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航产业对三大产业的发展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第一产业中的林业生产,第二产业中的建筑施工,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旅游等,均属于通用产业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领域。反过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三大产业蓬勃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在三大产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通用航空飞行安全提供运行信息服务与技术保障的通用航空航务工作不断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

  二.影响通用航空航务人才需求总量的宏观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将赢得蓬勃的发展,进而通用航空航务保障人才规模会呈现巨大的增长。具体来说,影响通用航空航务人才规模的因素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国家通航产业政策层面;三是国土面积和地理环境;四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五是通用航空安全形势。

  1.经济发展要求

  2010年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历经三十年飞速发展,中国在第二季度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消息对于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从未享有过的地位,在带来胜利的喜悦之际,也给它带来了压力。我国经济正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在这种新情况下,亟需引入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通用航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其核心产业链上游是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业、中游是通用航空运营业和下游保障服务业务组成,如此长的产业链对于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新增资本、新增劳动力、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通用航空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那么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健康发展,安全运行是重要的保障因素,导致为通用航空安全保驾护航的航务人才规模的扩大。

  2.国家政策层面

  十二五期间,通用航空产业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企业数量在快速增加,从业人员稳步增长,作业能力也在稳步提升。但是投资者对于进入通用航空产业领域还持有观望态度。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层面上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通航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空域管理、税收等方面还不完善。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的关键之年,各级政府的十三五规划和各类政策改革措施陆续开始密集的公布与实施,通用航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政策红利的聚集地。十三五期间,通用航空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体系将日益完善,政策改革将覆盖基础设施、人员队伍、飞机运行、市场监管、运行环境等诸多方面。可以说,通用航空发展的新一轮发展浪潮即将拉开序幕。这势必会带来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的建设。

  3.人口规模与国土面积

  人口规模直接影响通用航空产品的直接消费状况和潜在消费能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人口众多,对于不同层次的通用航空市场和产品消费市场潜能巨大,甚至与国际上一些通用航空发展强国相比,都不分上下。